
比亚迪战略投资和谐汽车旗下iCar集团,以资本纽带绑定这一“出海先锋”。从传统豪华车经销,到新能源出海探路,和谐汽车正以多线布局谋划未来。这条驶向深蓝的航船,会迎来“星辰大海”吗?
国内车企出海正驶入快车道,伴随整车出海汹涌的浪潮,海外渠道网络也迅速铺开。
近日比亚迪宣布,已完成对和谐汽车旗下海外新能源汽车业务平台iCar Group Limited(简称“iCar集团”)的战略投资。根据协议,比亚迪以4000万美元(约合人民币2.85亿元)认购该公司10%股份,成为其战略股东。
值得关注的是,此次交易后,和谐汽车在iCar集团的直接持股比例从55%降至49.5%,但由于仍掌握90%表决权,iCar集团将继续作为和谐汽车的附属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,和谐汽车对其经营决策的控制地位并未动摇。
作为国内豪华汽车经销商龙头,和谐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其实早有伏笔。
早在2015年,也就是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两年后,和谐汽车就联手腾讯和富士康,共同签署《互联网+智能电动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》,正式跨入新能源汽车赛道。
2023年,和谐汽车与比亚迪达成战略合作,以“出海先锋”的姿态,积极在亚洲、欧洲等地铺设销售网络,加速拓展中国香港及海外市场等,旨在打造第二增长曲线
对和谐汽车来说,目前在海外市场主要依托比亚迪及腾势推进业务。此次比亚迪入股,既是一次资本层面的深度绑定,也反映出其意图借助比亚迪的技术和品牌影响力,巩固海外新能源销售市场的竞争力。
从传统豪华车经销,到新能源出海探路,和谐汽车正以多线布局谋划未来。这条驶向深蓝的航船,会迎来“星辰大海”吗?
比亚迪入股10%
和谐汽车出售权益“再减负”
在比亚迪入股iCar集团拿下10%股份之前,和谐汽车已经先行出售了iCar集团45%的权益。
据中国汽车报此前报道,今年5月23日,和谐汽车披露了这一重大交易,称经过一个完整的财年运营后,海外新能源汽车业务需要持续且大量的营运资金和投资,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库存采购,以及在多个海外地区和市场建立分销网点和服务中心。
因此,和谐汽车与Epower Global Limited(简称“EGL”,是和谐汽车董事长冯长革100%持股的公司)签署协议,以3.3亿元收购iCar 集团45%的股权及债务,而收购金额与和谐汽车欠EGL的贷款本金总额相等,交易完成后双方债务抵消,这能够分散及减轻和谐汽车相关财务风险。
公开资料显示,截至2025年6月30日,iCar集团在亚太地区、欧洲及非洲经营40个4S中心、36个展厅和6个服务中心,平均建店周期不到45天。其中,今年上半年共增加29家网点。
尽管前期和谐汽车前期渠道网络快速扩张背负着巨大的资金压力,不过此次“出售权益避险”,赢得了资本市场的支持,用真金白银投下了“重大利好”的信任票。
7月23日,和谐汽车发布此次关联交易的消息后,当天和谐汽车的股票随即上涨。此后股价一路震荡上行,截至到8月25日,在一个月时间内从0.84港元上涨至2.17港元收盘。
事实上也是如此。
和谐汽车海外渠道三年来高歌猛进,所有投入都仰仗母公司,资产愈发沉重,同时现金流也捉襟见肘。再加上今年海外主力市场也陷入价格战,单车毛利下滑,目前仍是亏损状态。援引行业人士的观点,和谐汽车出售45%的权益,是用股权换“子弹”,把重资产变轻。
而此次继续向比亚迪出售10%的股权,遵循了同一逻辑。
有投资人表示,iCar集团从前期就设计好了商业模型,主业务一定是聚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出海和能源服务,并瞄准了独立上市去的,这个过程中的“债转股”不仅更看好iCar集团,也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为后期发展铺路。
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看来,汽车上下游互相参股实现深度绑定是业内正常现象。同样的案例是奔驰最大的经销商集团利星行也在推进上市,但由于当前市场环境不及预期,上市进程要比原来慢很多;而有了奔驰的投资入股,既向市场传递了信心,也为成功上市增添了关键筹码。
行业承压
和谐汽车出海扭亏为盈?
近两年国内经销商集团面临多重压力,生存状态持续恶化。
翻开上半年8家经销商集团的半年报,对比之下可以看到,其他7家经销商集团营业收入集体下跌,仅和谐汽车一家逆势上涨:新车营收增长36.7%,毛利扭亏为盈大增231%,带动总营收增长超29%;同时毛利和净利分别上涨52.8%、98.43%,表现得十分出色。

AC汽车在4S集团年报盘点中提到,和谐汽车增长的原因不在国内,海外业务已经成为其当前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和规模增长点:香港及海外市场成为其主要增长动力,销量达15725辆,占总销量的51.3%,利润也得以迅速修复。
一是和谐汽车的出海棋局持续落子,作为比亚迪和腾势在欧亚多个地区的经销代理,和谐汽车在去年11月又完成了对香港本地比亚迪经销商——联大汽车有限公司的资产收购,一举取得在港独家经销权。两年时间内,和谐已经在中国香港及海外市场成功开设了100家比亚迪门店。
和谐汽车今年半年报显示,集团在海外地区采用“低成本、高效能”的运营模式,海外单店投资额投入低于国内传统4S店,同时,海外平均单店员工数量也远低于国内传统4S店。
二是在销量方面,和谐汽车今年上半年在香港售出4762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,在印度尼西亚、柬埔寨和菲律宾分别实现2538、1610、1767台销量,同比分别增加226%、444%和89%。
银河证券预计,2025年比亚迪的出口销量可达100万辆,而和谐汽车旗下的海外新能源平台iCar集团有望通过在亚太、欧洲、大洋洲等地的渠道贡献7-8%的销售规模。
那么,海外赛道的数据“欣欣向荣”,和谐汽车赚到钱了吗?
实际上,iCar集团到目前为止并未带来显著的利润回报。据公开信息显示,iCar集团近两年持续亏损,2023年、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.16亿元和19.35亿元,税后亏损分别为0.14亿元和1.95亿元。

不过,前期的亏损不可避免,能否盈利仍要看iCar集团的经营能力,行业给出了财务预测:
第一,销量上,比亚迪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设定为80万辆,但1-9月海外市场累计销量达到70.16万辆,已接近完成目标,且销量极有可能突破100万辆。iCar集团贡献7-8%的销售规模,即7-8万辆。
第二,利润上,2025H1海外市场毛利率19.82%高于国内,叠加腾势、方程豹高端车型占比提升,预计2025年整体毛利率回升至18%以上,预计单车利润将达到2-3万元。
当然iCar集团的新能源售后和二手车还没有快速的运作起来,所以现在卖车利润偏低;叠加前期的建店投入,亏损属于正常现象。但值得关注的是,海外市场高增长趋势明显,一旦营收增长和毛利率改善,iCar集团即将迎来收获期。
银河证券预计,得益于海外新能源业务的增长,和谐汽车2025-2027年营收分别为281.03亿、384.88亿、449.61亿元,归母净利润0.61亿、2.43亿、4.16亿元,其中2025年iCar集团将贡献0.74亿元的净利润。
车企急需出海先锋
经销商谁能赚到钱?
比亚迪入股iCar集团,双方的合作关系从业务延伸至股权,合作的纽带更为牢固。
一方面,iCar集团作为出海先锋,已经充分体现了其强大的渠道力量:
在其渠道支撑下,比亚迪今年上半年已在香港、新加坡等多个亚太市场登顶新能源销量榜首,欧洲市场市占率也迅速提升。同时借助和谐汽车在豪华车领域积累的经销经验,能够快速适配海外市场的消费习惯,尤其是高端新能源用户需求,并确保终端服务质量。
更关键的是,比亚迪曾尝试自建海外渠道,却面临审批壁垒与本地化经验缺失等现实困境,最终转向寻求更高效的合作模式。而iCar集团成熟的渠道网络,成为其当前海外开拓的最优选择。
另一方面,对和谐汽车来说,对比去年“董事长带头全员降薪”的经营压力,与比亚迪的合作已成功盘活其存量资产。此次比亚迪入股,更是让iCar集团的海外销售阵地切实建立起来,形成双赢局面。
和谐汽车在海外正在疯狂“开副本”,国内多家百强4S集团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,如广东南菱集团获得小鹏汽车柬埔寨金边经销商授权;四川智和诚集团首家海外五菱门店在印尼雅加达开业;建发汽车再获长安深蓝品牌泰国经销授权等。
然而,一个核心问题随之浮现:作为车企的海外市场开路先锋,经销商集团能否真正从中盈利?
AC汽车专栏作者“车内韩车”指出,比亚迪开放腾势、方程豹等品牌的加盟授权,本质上是因相关品牌销量未达预期,需借力外部渠道开拓市场。和谐汽车在豪华车销售方面的经验,有助于为仰望等高端的品牌导入客源,这是一种高效的资源整合。
但长远来看,车企的渠道策略正明显转向“代理制”。该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,代理商曾丹多数渠道成本的同时,车企还能直接掌握车辆销售流向,避免传统经销模式下“经销商买断车辆后加价销售”的乱象,其仍牢牢管控产品和终端市场。
因此,代理制已成为对车企最有利的渠道模式。这一趋势下,车企不会大规模入股4S集团。经销商若想在代理制下盈利,其根本仍取决于车企所提供的政策支持,以及品牌自身的销量与市场影响力。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明道配资-配资中国-查配资炒股-股票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